来源:贵州日报
“现在村里的账单都是‘贴’出来的,花在哪儿、怎么花,一目了然……”近日,在贵阳市花溪区黔陶乡马场村村委公告栏前,聊及最近“村账”管理的新变化,村民们与前来开展监督工作的纪检监察干部娓娓道来。
农村集体资金事关群众切身利益。花溪区纪委监委将农村集体资金管理作为集中整治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的重点内容,深挖细查集体资金管理不规范背后侵占挪用、截留私分、违规套取等侵害群众利益问题,切实守好群众“钱袋子”。今年以来截至8月底,监督发现问题100个,党纪政务处分17人,推动办成民生实事40件,清缴追回资金1600余万元。
“具体工作中,我们建立了监督清单台账,重点围绕农村集体资金管理中是否存在村级资金收支公开不及时、白条入账、重复报账以及违规发放津补贴等突出问题开展监督检查。”花溪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充分发挥“室组地”片区协作监督优势的基础上,区纪委监委联动农业农村、财政等部门开展实地走访,严肃查处虚报冒领、贪污侵占等违纪违法问题,并鼓励群众参与监督,在全区192个村(社区)张贴问题线索征集公告,公布举报方式和渠道,收集问题线索。
针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监管缺失、责任缺位等问题,该区纪委监委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及时建立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票据档案管理、农村集体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等制度机制,形成靠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的长效机制。督促农业农村、财政等部门严格落实监管责任,指导各乡镇(街道)清查村集体现有资金,梳理资产入账及项目开支情况,及时公开资金收支,全面接受群众监督。
责任编辑:zouchang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