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村振兴 >> 现代化农村

【幸福看得见⑤】道路顺畅城市更宜居

来源:多彩贵州网 作者:杨婧

编者按: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贵州一项项立足实际、服务群众的务实举措,扎实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刚刚过去的2022年,贵州奋力完成“十件民生实事”。这十件民生实事,涵盖就业、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件件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即日起,多彩贵州网推出“幸福看得见”系列报道,感受贵州十件民生实事的“民生清单”正变成百姓的“幸福账单”。


  【新闻背景】“十件民生实事”之五:缓解城市“停车难”和“交通堵”,建成城市(县城)公共停车位3万个,改造人防工程向社会提供停车位2.6万个;开展城市道路交通秩序综合治理。


  早晨7点半,遵义市红花岗区第十八小学附近,学生家长朱晓红把车停到市交警支队划定的临时停车位上。


  “这里是机动车道,不能长时间停车。但为了方便我们接送孩子,交警部门设置临时停车标牌,允许接送学生的车辆临时停放。”朱晓红说。


  以前学校门口的通行状况和停车环境并非如此顺畅。在朱晓红回忆里,学校门口的车流很缓慢,再加上路边、人行道上经常有人停车,几百米的路全天基本上都处于缓行状态。


  第十八小学位于遵义市红花岗区湘江大道与工业大道的交汇处附近,学校周边主要以各类产业园和物流配送基地为主,且没有红绿灯等安全过街的设施,严重造成高峰拥堵和持续时长。如遇到雨雪天气的上学、放学时段,学校门口交通还会更加拥堵,且存在安全隐患。


交警护送学生放学过马路


  2022年年初,贵州省将“开展城市道路交通秩序综合治理”列为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如何破局?这也成为遵义交警必须解决的“急难愁盼”。


  遵义市交通管理局牵头联合市教育局、综合执法等相关部门,各部门共同配合、积极沟通,拿出交通组织优化调整方案和制度策略。


  遵义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城市交警一大队民警赵小松说,他们对学校教职工广泛进行思想动员,推动学校教职工积极参与城市交通综合治理。此外,以告家长书、家长会通知的形式,向家长及学生宣传尽量以步行、电动车等绿色出行方式上放学,倡导、引导学生和家长自觉服从校门前交通管制,做到绿色出行、文明交通。


  同时,按照“一校一方案”的工作思路,根据师生出行结构比例,学校出入口布局和周边道路断面宽度等情况,将学校周边道路划分为“禁停路、限停路、准停路”,实行分类管理,制定校园周边行车和停车示意图,明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行车路线及停放区域。


交警开展学生交通安全宣传活动


  此外,还设置包含学生安全通道、硬隔离、限时停车位、信号灯、视频监控等一系列安全设施,并配以辖区大队创新护学模式,有效缓解该区域的交通压力,既方便学生家长,又解决校园周边上放学秩序混乱和交通拥堵问题。


  “如今有人管理,道路顺畅了,我们接送孩子再也不堵心了。特别是下雨天,早上放下孩子就可以开走,下午来接到孩子就离开。”家长们纷纷对现在的交通情况给与肯定。


  校园周边由“堵”到“疏”,是遵义交警开展城市道路交通秩序综合治理的一个缩影。


  赵小松说,2022年以来,遵义交警多措并举,规范中心城区行车、停车秩序,从静态交通管理入手,在道路柔化改造工程完工的基础上,加大道路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隔离护栏、交通标志、标线等交通设施的设置力度,同时完善勤务安排精准化,强化多部门共同协作,努力为广大市民营造畅通的出行环境。


  另外,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贵州全面开展城市道路交通秩序综合治理工作,2022年截至9月底,全省公安交管部门共对22处流量大、社会反映多的堵点进行了交通组织优化工作,其中已完成拥堵治理18处,完成率为81.8%。


  记者手记: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出行中的通畅感、舒适度。面对机动车保有量持续攀升、城市道路空间有限的现状,如何破题交通拥堵等“城市病”,考验着一座城市的治理水平和管理能力。


  记者采访发现,交警的工作很繁杂,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交警在为城市通畅的道路忙碌。同时,各职能部门也在为市民大力营造安全有序、文明畅通的城市道路交通环境。


  文明交通秩序是城市形象的一张名片,也是展现城市宜居程度和市民素质最重要、最直观的窗口。相关部门除进一步加强对非机动车的交通安全管理,加大对逆向行驶非机动车行为的教育处罚力度外,广大市民也应进一步提高文明出行意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携手共同创建良好的文明出行环境,我们的城市才能更加美丽、宜居。

责任编辑:陈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