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多彩贵州网
“仅顺丰快递,单日件量就突破了17000件……”近日,2022中国(镇宁)蜂糖李节暨首届中国(镇宁)李子产业峰会在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开幕,吸引了众多省内外游客和水果经销商到此一品蜂糖李味道香甜、口感似蜜的舌尖魅力。
与此同时,2022中国镇宁蜂糖李节“母源树”鲜果线下拍卖会上,曾经无人问津的“小丑果”卖出了128一斤的价格,随后的线上拍卖更是拍出了188元一斤的高价!
原本深藏在大山中的蜂糖李,鲜为人知。因为它的外形有道很明显的缝合线,像“屁股”一样,放到大街上更是无人问津。2008年,零售价仅十来块一斤,但是香甜的口感逐渐让人们记住了这个其貌不扬的小果子。渐渐地,镇宁“蜂糖李”声名鹊起,吸引了不少外地经销商前来采购,造成产量和需求失衡,价格也在一路上涨,2016年,每斤售价曾一度暴涨至近80元一斤。
火爆的市场,也逐渐吸引当地人开始大规模种植,不少当地人也依靠这种果子,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以前在镇上卖豆花,听说乡里人都因为种蜂糖李,过上了好日子,2012年我也把家里的30亩荒地利用起来,种了1000多棵蜂糖李树,现在一季蜂糖李的收入就能支撑全家5口人的开销。”六马镇弄袍村村民马光美告诉记者,现在的弄袍村发生大变化,家家户户都由两轮摩托换成了四轮小轿车,那日子叫一个“甜蜜”。
弄袍村无数个“马光美”的成功,让不少周边村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2014年,远在上海打工的90后李启坤,嗅到商机,毫不犹豫地辞职回家,种起了蜂糖李。
“既可以挣钱,又能照顾家庭。”出生在六马镇板干村的李启坤,回乡之前,一直辗转上海和贵州两地,到处打工,拿着微薄的收入,长期和家人分隔两地,让他身心俱疲。“虽然现在搞种植也辛苦,但有家人在身边,心里是幸福的。”李启坤介绍,2018年,他的果园初成规模,当年收入达20余万元,近4年的辛劳,让他尝到了收获的喜悦。也是在这一年,他成立了专门的蜂糖李销售公司,扩大种植面积,开拓销售市场。
近年来,镇宁自治县围绕打造“中国蜂糖李之乡”的发展目标,把蜂糖李产业作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按照宜种则种、宜扩则扩的原则和规模化、市场化、品牌化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将全县规划为一个核心区、一个拓展区、一个辐射区、一条蜂糖李产业示范带“一核二区一带”,推进蜂糖李产业全域式规划、连片式打造、集约化发展。
2021年4月,安顺市制定出台《安顺市蜂糖李产业发展规划》及《安顺市蜂糖李产业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明确将地方独有特色水果“蜂糖李”作为重点水果产业来抓,安顺市将优化产业布局,以镇宁自治县为核心,在良田镇、简嘎乡、沙子乡、紫云自治县火花镇、四大寨乡海拔600至1000米的区域发展蜂糖李种植,形成安顺蜂糖李生产核心区,在北盘江及支流流域按照宜种则种的原则发展蜂糖李种植,打造北盘江流域蜂糖李产业带。
如今,在镇宁自治县,像李启坤一样的蜂糖李种植户已达1.5万户,全县种植面积已达到22.01万亩,2021年全县蜂糖李产值达到19亿元。其核心区六马镇凭借蜂糖李产业发展,成为贵州省唯一入选2021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的乡镇。
“镇宁蜂糖李现已构建‘种植端+供应链端+市场端’的全产业链运营体系,蜂糖李产业正朝着品牌化、高端化、集约化发展。”安顺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潘登岭表示,希望政府相关部门、广大果农、经销商聚心聚力、用心用情呵护蜂糖李产业发展,各位专家、学者能帮助安顺在品种选育培优及技术服务保障上不断提升,使得蜂糖李持续保持独特优势,助力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陈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