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选代表不辱使命!贵州全国人大代表畅谈如何履行好代表职责

作者:伊航 王晓琳 甘玥 王敏        来源:多彩贵州网    发布时间:2023-03-05


  经过为期两天的学习培训,3月1日下午,省人大常委会组织贵州省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进行分组讨论,交流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认识体会,并结合各自实际,畅谈如何履行好代表职责。


  “贵州是我战斗了14年的地方,我认为我已经是一个贵州人了,非常荣幸能在贵州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党委委员、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副主任兼总工程师、贵州射电天文台执行台长姜鹏说,作为一线科研人员,将抓紧学习,多做调研,争取对国家科技进步提出切实有用的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遵义市汇川区洗马路街道仁和苑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李英说:“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12年来,从一名区人大代表成长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我倍感自豪。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了解了如何履行人大代表职责,懂得了人大代表要知责于心、负责于肩、履责于行。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我想分享遵义市党建与基层治理的探索和实践经验,社区治理是我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包括如何推动社区治理现代化,如何在养老和托育上下足功夫,还有物业管理条例的修订等问题。”


  “作为一名新当选的人大代表,认识到人大代表不是一种荣誉,而是一种责任;不是一种待遇,而是一种使命。”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合力惠民民生超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德祥说,下一步,除了企业自身做大做强,我们更有义务带领企业的上万名员工,以及背后的上千家供应商和整个供应链系统的劳动者共同致富,在农产品品牌建设、促进规模化生产、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等方面发挥作用,助力乡村振兴,让大家的腰包都鼓起来。


  全国人大代表、六盘水市钟山区双戛街道中箐村村民、六盘水山海园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世瑶说:“我将继续发展好西瓜、草莓、玉米等特色产业,增加群众增收渠道。探索如何提高粮食作物的单产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为牢牢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作出积极贡献。希望国家能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为贵州建设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强省提供支持和保障,并加强新的种植模式、新技术和新品种在基层的推广和运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全力保障老百姓得实惠,产业发展见实效。”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农工党贵州省委会秘书长彭丹冰就积极思索,人大代表的履职定位是什么,应当如何转变工作方式适应角色的转变,答案是更宏观、更微观。更宏观在于,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应当站位更高,站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层面考虑问题;更微观在于,以前是根据兴趣爱好去主动的关注一些领域,现在更多思考的是群众希望代表能为他们说什么做什么、党和国家需要通过代表听到什么了解什么。“我将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养、提升履职水平,更好地发挥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黔东南自治州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主任杨再滔表示,当选代表后,第一时间制作了代表建议收集本,无论在办案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还是在生活中与亲朋好友闲聊时听到的社情民意,都会记录在收集本里,并梳理问题的普遍性、根源性,思考解决方式,在此基础上撰写代表建议,以提高建议的质量和可行性。


  “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布依族儿女,很自豪能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全国人大代表、镇宁自治县六马镇致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卢丹说,将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参加大会,把基层群众的心声传递出去,同时也把大会的精神带回来,让更多群众自觉投身到乡村振兴事业中,把短板补齐、把产业做好、把生活过好,就像镇宁的“蜂糖李”一样,日子越过越甜蜜。


  此外,本届贵州省全国人大代表中,还有一些连任代表是我们熟悉的“老面孔”,五年履职硕果累累,履职再出发,分组讨论上,他们也有许多新期待和新打算。


  “作为连任代表,通过这两天的学习也学到了很多的新东西,接下来,我将把老百姓的心声带到大会上,也会把自身的非遗传承工作做好,带动更多老百姓靠竹编产业增收致富,把竹编产业做成乡村振兴的文化特色产业。”全国人大代表、赤水市大同镇民族村村民、赤水市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昌芹说。


  新代表不辱使命,老代表不忘初心,贵州省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使命在肩,精神焕发。

责任编辑:陈溟
关闭按钮

Copyright 2004-现在 www.gzx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共贵州省委党校信息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