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4日,位于毕节高新区的广药王老吉(毕节)产业有限公司无尘车间内,工人们正忙着进行刺柠吉润喉糖的生产。 万飘阳 摄
龙潭社区老年人休闲娱乐。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韦倩 摄
纳雍县维新镇医护人员在该镇坪子村半坡组为少数民族妇女义诊。 李光明 摄
自从家门口建了一个耳机加工车间,可乐坏了岑巩县思旸镇周边的一群“陪读”妈妈。
家住思旸镇龙江村小河坝组的田敏便是其中一位。“能在家门口的车间里上班挺好的,既方便照顾老人小孩,还能上班赚钱,一个月可以挣1800元。”田敏说,自己来到车间务工后,实现了照顾家庭、干农活、务工挣钱“三不误”。
“我们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通过‘党支部+公司+农户’的方式,很快就与贵州鑫振达实业有限公司达成合作,由该公司免费提供原材料,待工人将产品加工好之后再统一回收,并全程提供技术服务,既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又增加了老百姓收入。”龙江村党支部书记向先余说。
从保障好重点群体就业到努力解决群众入园入学烦心事,从让群众享受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到缓解城市“停车难”和“交通堵”问题,建成城市(县城)公共停车位3万个……翻开2022年贵州民生工作账本,一个个民生项目落地生根,一件件民生实事深入人心,一项项惠民举措接连出台。今日之贵州,民生领域亮点纷呈,民生福祉持续改善,民生工作花繁果硕,人民群众满意度越来越高。
聊天、下棋、绘画、唱歌……地处遵义市桃溪寺天然氧吧中的康宁世纪养老院里传来欢声笑语。
“这里服务设施非常齐全,还能结交新朋友,晚年生活相比以前更丰富多彩了!”张奶奶说起养老院的好,笑得合不拢嘴。“护理人员能24时在岗,我们年纪大了住养老院有专门的护理人员照料,也可以减轻子女的负担。”
“老有所依、幼有所育”是与千家万户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
走进贞丰县第十小学,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录播室、科学实验室、电脑微机室等现代化的教学场地设施设备应有尽有,更配有专业性强的师资队伍,珉城社区的适龄孩子们在同一片教育“蓝天”下茁壮成长。
“贞丰县第十小学属于贞丰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项目配套学校,2021年秋季学期正式投入使用,规划设计学校规模容纳学生1620人,能满足珉城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新市民子女入学需求。”贞丰县珉城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贵州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在补短板、强弱项中不断提高民生建设水平,民生保障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人民群众生活面貌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变化。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贵州不断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提质就业公共服务,全力打好稳就业保就业攻坚战,全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2022年1月至10月,全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8.13万人,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13.06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7.09万人。
教育质量越来越高。贵州在西部率先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提前2年实现100%全覆盖。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均分别比2012年提高近20个百分点,其中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的教育毛入学率于2021年历史性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医疗条件越来越好。贵州率先在全国建成首个山地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和实现省、市、县、乡四级公立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全覆盖;通过“三重医疗保障”制度,实现群众应保尽保、应资尽资、应报尽报;我省全面落实国家“新十条”和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防控要求,让群众“见医、见药、见干部”,推动从防感染向“保健康、防重症”转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稳步提高;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儿童之家”遍布乡村社区,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托育需求不断满足。
数据显示,全省2022年度十件民生实事目标任务共25项,总投资48.64亿元,年度计划到位资金45.64亿元、计划完成投资45.64亿元。截至2022年11月底,到位资金58.97亿元、超年度计划的29.2%,完成投资66.83亿元、超年度计划的46.41%。
解决民生之盼,贵州绘就了一幅团结和谐、安居乐业的民生画卷。奋进新征程,贵州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力稳住民生基本盘,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期待中乘风破浪、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