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李利,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布依垚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李利展示纯手工缝制的布依族服饰 吴采丽 摄
多彩贵州网: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非遗文化传承的工作当中。作为一名非遗文化产业的从业者,您是如何做的。
李利:我出生于晴隆县鸡场镇紫塘村,是地道的布依姑娘。晴隆县是多民族居住区,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丰富。
我从小热爱布依族文化,2015年返乡创业,2016年创立了贵州布依垚商贸有限公司并注册“布依垚”版权和商标品牌,2019年注册贵州布依垚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为了让品牌和产品更接地气,2019年底我回到老家紫塘村,把老手艺人们召集到公司就业,组织她们对现有服饰、文创产品进行研究和改良。
只有留住手艺人,才能真正地留住技艺。将民族手工艺传承下去,让手艺人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随后,我带老手艺人参加了各种刺绣比赛,获得多个奖项,逐渐打响了名气。2020年,公司从紫塘村搬到了腾龙岭易地扶贫安置区,在阿妹戚托小镇打造了以手工刺绣、民族服饰、非遗手工体验等为一体的民族非遗文化街。同年,调整公司销售模式,从线下转变为线上线下同步发展,让粉丝量增加到10万余人左右。
3年来,我们从民族服饰小作坊壮大到了固定员工50余人、兼职员工110余人的民族服饰公司,销售额也增长到了300万元左右。
下一步,我们将依托民族非遗文化街,促进多民族文化融合发展,打造更多文创产品和成熟的生产线。做到一手掌握生产、一手开扩市场,结合实体+互联网模式,借助更多平台,用好各种政策和资源,让民族刺绣成为丰富阿妹戚托小镇旅游市场的重要元素。让传统民族手工艺和非遗文化走出阿妹戚托小镇。
李利检查绣片 吴采丽 摄
多彩贵州网:下一步,您打算如何继续为手艺人谋发展、谋幸福?
李利:让更多的异地搬迁新市民妇女就业是我最关心的问题。
晴隆县作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扶持县,由于县级财力有限,在易地搬迁安置区房屋维修资金筹措等方面压力较大,持续加大投入高质量推动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融入新型城镇化上,还需要国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持续给予倾斜和支持。
我建议综合考虑搬迁人口规模、搬迁脱贫人口占比、城镇化安置特点等因素,从国家层面建立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专项资金,支持帮助搬迁安置区加快融入区域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步伐,推进同城化发展、同城化服务、同城化保障,成为区域新型城镇化发展重要支撑点。
同时,在统筹安排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时,充分考虑大型城镇安置区衔接乡村、融入城镇化的实际,把各地搬迁人口的规模、占比、城镇化安置的比例等作为重要参考因素,在政策因素权重上给予进一步倾斜,增加对易地扶贫搬迁城镇安置区产业发展、促进创业就业、社区公共设施维护、房屋维修、物业管理、社区治理等的扶持,为易地搬迁城镇安置区高质量融入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保障。
Copyright 2004-现在 www.gzx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共贵州省委党校信息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