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川区擦亮党建品牌,持续开展“先锋党组织”创建
来源:贵州日报
胡作永 黎刚
穿梭在遵义市汇川区的城乡之间,看到的是,一幢幢“红色美丽楼栋”、一处处田园美景、一个个致富产业、一个个文明村寨……
近年来,汇川区创新打造“红色领航·娄山先锋”基层党建品牌,开展“先锋党组织”创建,通过清单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示范化提升、品牌化塑造,推动基层党建与中心工作同轴共转、同频共振,持续推动基层党建全域提升、全域提质。
两头和中间双抓——严密组织体系 夯实基层基础
“娄山关战斗是遵义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红军长征以来取得的第一个大胜仗,保证了遵义会议的召开……”来自娄山关红军小学的小小红色讲解员杨娄烨、马兴蕾声情并茂地给游客讲述红军长征发生在娄山关的红色故事。
在娄山关社区,如杨娄烨、马兴蕾一样的小小红色讲解员有50名,社区还培养了专业讲解员18名、业余群众讲解员50名。每逢节假日,有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或外来游客感受红色教育时,红色讲解员往往为他们讲述这段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这片土地上的红色文化资源,已融入到人们的思想血脉,成为当地党员干部群众绵绵不绝的动力源泉,激励他们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奋勇争先、一往无前。
大抓基层、强基固本,建强战斗堡垒是关键。
“想都没想到恁个快哟,一张卡就把我们的用水难题解决了。真没想到这一张小小的‘连心卡’还能起到恁么大的作用!”看着自家水龙头里流出的汩汩清水,周希才又高兴又感动。
提起“连心卡”,泗渡镇党委副书记吴飞说,为切实整顿提升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成效,结合“力量下沉·网格赋能”行动,把全镇在职党员、村组干部的姓名、电话、工作职责等内容制作成“连心卡”8000余张逐户发放到户,通过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亮电话,让群众办事不用跑、政策随时问、意见随时提、困难随时找。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组织振兴是“第一工程”。
“村里联系后建了基站,打电话再也不用东走走、西走走,为找个信号好点的地方走半天了。”提及村(社区)党组织领办“十件民生实事”一事,团泽镇上坪村村民陈云强如是说。
受自然条件限制,上坪村部分村民组通信信号较弱,2023年将改善通信信号条件纳入村党组织领办“十件民生实事”之一,经多方奔走,通信公司实地勘察后,在潘家沟新建1座通信基站,解决了周边1000余户村民通信信号较弱的问题。
汇川区以村级党组织领办“十件民生实事”为抓手,聚焦群众身边急难愁盼,承诺办理1390件民生实事,着力破难题、促发展,办实事、解民忧,把一件件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机关党建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环节。汇川区在推进机关党建业务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过程中,聚焦打基础、建机制、强队伍、补短板、树品牌的重点任务,深入实施思维大转变、能力大提升、基础大改观、制度大落实、品牌大培育“五大行动”,推动传统领域党建提质增效。
数量和质量双提——培养人才队伍 汇聚发展之力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乡村的热土积蓄起磅礴的动力,为广大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
进入冬季后,泗渡镇的草莓陆续进入采摘期,走进位于泗渡镇官坝坝区的泗渡农场,看到贵州有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徐纬正在他亲手打造的草莓“植物工厂”里忙上忙下。
放眼望去,整个“植物工厂”如同一间温暖的“花房”,草莓在人工光源的照射下长势喜人,翠绿的叶子间点缀着草莓果实,清新的果香扑鼻而来。
据悉,这个草莓“植物工厂”是徐纬带领的创业团队,利用大数据、传感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探索“大数据+农业”模式,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推动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同时,围绕做大做强产业发展,打造集草莓采摘、旅游观光、亲子体验、避暑休闲于一体的新型生态农场。
“发展草莓产业,我们是从自己种百姓看到带着百姓干再到打造‘草莓小镇’。今年,我们还带动发展了第一个草莓产业的村级集体经济示范基地。”徐纬表示。
徐纬口中的基地由泗渡镇9个村(居)出资打造,成立遵义晖扬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取“党支部+龙头企业+农户”模式,发展草莓产业,带动周边群众就业增收。
泗渡农场今天的发展,得益于汇川通过人才引进毕业于浙江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互联网智能技术工程博士徐纬,通过科技赋能乡村产业发展。当前,草莓产业已成为泗渡镇带动地区产业发展,增加村民收入的示范产业之一。
仅2022年,泗渡镇累计向市场供应高品质高标准草莓400余吨,实现经营性收入1100余万元,带动周边群众就业1800余人次,发放工资250余万元,还帮助培养本地草莓种植能手15人。
头雁引领,群雁高飞。为了加强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实现雁阵齐飞、整体提升,汇川区打造了8个“名支书工作室”,通过“书记讲给书记听、书记跟着书记学”方式,持续激发村党组织书记的“头雁”效应。
事靠人做,业由人兴。基层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于培育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比例适宜的村级后备力量队伍。汇川区出台加强村级后备力量培养摸底排查、学历提升、帮带培育、考核评价、实践锻炼“五大行动”实施方案,构建起了源头选拔、跟踪培养、跟岗实训、全程管理的乡村振兴人才培养链条,从农村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大学生、退役军人等群体中选择优秀人才纳入村级后备力量进行重点培养。
目前,该区培养农村实用人才8000余人,市区两级村级组织领军人才培养对象42人,后备力量973人,62名后备力量进入村“两委”班子,13名村党组织书记享受副科级经济待遇。
群众和集体双赢——做大集体经济 推动富民强村
“平时98元一桶的菜油,服务站搞活动只要69.9元一桶。”沙湾社区村民赵三梅提着刚买的菜油和一大袋生活用品十分开心。
前不久,建设村村民代祖建通过服务站,在村集体所有的餐厅展柜售卖天麻酒和天麻干,销售渠道和知名度得到提升;村民朱德文效仿此方式售卖蜂蜜,几个月时间就多卖出300多斤。
沙湾镇坚持把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围绕“党建引领、公司统筹,村社联盟、多元发展,服务为民、乡村振兴”思路,选派6名党员干部专门负责抓细抓好服务站管理运行,实现购销更便捷、商品更实惠、价格更透明、群众更满意。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汇川区作为抓产业促乡村振兴的引领性工程进行系统谋划,围绕统筹整合资源、分清股权归属,统筹平台渠道、分级经营销售,统筹品牌打造、分散适度规模“三统三分”路径,大力推广村村抱团发展、村企村社联动发展、职业经理人入社共赢等发展方式,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500余万元打造建设“乡村振兴服务站”,推动村集体经济向组织实体化、经营市场化、运转规范化、产业规模化、产品品牌化转变。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汇川区围绕“6+1”农业产业布局,采取村企联动、抱团推动、城乡互动等发展模式,构建起“区级龙头企业+镇级合作联社+村级股经社”“1+14+139”抱团发展体系,推动村级集体经济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发展。
2023年,全区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8600余万元、纯收益3800余万元,带动村民就业10000万余人次,不仅鼓了群众“腰包”,还富了集体“钱袋”。
治标和治本双顾——优化基层治理 提升整体效能
家庭成员遵纪守法加2分,房屋长期保持干净、整洁、美观加5分,集体公益事业家庭自愿投工投劳加10分……
在松杉村,一张写满每户家庭文明积分的榜单被张贴在村里醒目的白墙上,为松杉村的乡风文明写下生动注脚。
“我们家前三季度累计获得积分138分,被评为‘三星级文明家庭’,还在积分超市兑换了洗衣粉、洗洁精。”村民冯焕喹满脸喜悦。
松杉村以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抓手,采取“数字乡村+积分制+道德红黑榜”管理方式,引导全体村民个个挣积分、人人做好事,激发出基层治理强大正能量,有效增强村党组织的凝聚力。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单元细胞,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心。汇川建立“四联系”机制,健全完善城乡治理体系,通过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来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我们小区进门那一面围墙光秃秃、脏兮兮的,非常影响美观,希望社区修整一下。”近日,一名社区居民到高桥街道高桥社区办事大厅说了这件事。社区了解情况后,便在“我来”志愿服务群内发布派单消息。群内辖区政协委员企业星光幼儿园负责人迅速在群内接单,召集园内美术教师和其他在职报到党员一起,给小区围墙穿上了“手绘新衣”。
高桥社区以“第一人称”工作法,组建一支由在职报到党员干部、下沉干部组成的“我来”志愿服务队,发动社区每一个“我”的力量一起来解决大家的难事,成为新型城乡结合部社区探索基层治理,解决民生实事的一个有效路径。
汇川区通过划小治理单元,扩大治理主体,把居民楼栋作为惠民生、暖民心的重要阵地,创建“红色美丽楼栋”2500余栋,组建“楼栋红管家”队伍200余支,有效延伸了服务市民触角、打通了治理“神经末梢”。
要让群众暖心,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必不可少。汇川区将62个城市社区合理划分532个网格,开展“力量下沉·网格赋能”行动,推动2800余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3700余名在职党员下沉网格和楼栋,让党员干部工作在单位、服务在楼栋。
基层治理,法不可少。“作为社会组织党组织,我们会在汇川发展中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利用专业优势在法治乡村建设、基层社会治理上贡献才智。”贵州山一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书记李良国表示。
发挥律师行业职能和专业优势,满足群众法律服务需求,是打通基层法治建设的“最后一公里”,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举措。目前,汇川区12个律师行业党支部与12个村(社区)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100余名律师下沉到村(社区),为当地人民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治宣传、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法律服务,解决涉法事务300余件。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汇川区不断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探索房东理事小组、自管小组、管事小组等基层治理机制,为人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
汇川区系统推进横到边、纵到底的组织体系,不断将党的组织向村民小组、居民楼栋、生产车间等一线延伸,创建73个“先锋党组织”,4个村级党组织获省级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示范点,整顿提升软弱涣散党组织4个。
随着“先锋党组织”创建的深入推进,一幅幅城市美丽、乡村和美、企业兴旺的汇美之川画卷徐徐展开。
责任编辑:陈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