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党建 >> 干部论坛

深入认识全会公报中的七个“飞跃”

来源:贵州日报 作者:刘遗伦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以下简称《公报》)中先后七次提到“飞跃”。七个“飞跃”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伟大成就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的精准概括,成为贯穿《公报》的一条鲜明红线。

  所谓“飞跃”,是指事物从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化形式。每一次的“飞跃”都体现出前所未有的质变。这七个“飞跃”中,包括了四次“伟大飞跃”、一次“历史性飞跃”和两次“新的飞跃”。

  《公报》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领导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领导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公报》强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综观这七个“飞跃”,我们可以发现三个最显著的特征。

  四个“伟大飞跃”概括了四个时期伟大成就。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对应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实现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对应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对应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对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历史性飞跃”“新的飞跃”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党的创新理论相联系。“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对应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份创新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两个“新的飞跃”分别对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的马克思主义。

  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一定历史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理论,总是来源于这个时期的具体实践,并指导这个历史时期取得伟大成就。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并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伟大成就。

  (作者单位:中共贵州省委党校)


责任编辑:zouchang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