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贵州日报
习近平同志早在浙江工作时就提出“文化经济”重大论断,强调“所谓文化经济是对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的统称,其实质是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互动、融合发展”。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2025年3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贵州历史底蕴深厚,红色文化丰富,民族文化多姿多彩,要利用这一优势,增强文化自信、化风育人,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贵州谋划创新,打造出“村超”“村BA”“村T”等一批“村”字号文旅IP,激活了现代化发展内蕴的更深层、更持久、更稳健的文化力量,展现了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新动能、新图景、新典范。回溯我国历史亦不难发现文化繁荣对经济发展的能动作用,必须积极践行新时代人文经济学,以思想解放、文化先行,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奋力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
新时代人文经济学聚焦文化与经济互促共进,是对“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的深刻经济学话语表达。新时代人文经济学聚焦以“人”为载体的主体性现代化,旨在破解西方经济学背离人文精神而造成的困境,化解资本主义见物不见人、物质和精神生产不平衡的矛盾,实现从“资本逻辑”到“人文逻辑”的转变,推动文化与经济互促共进。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既内含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又推动经济学的“人文回归”。众所周知,西方经济学以资本增殖为唯一目标,将经济活动简化为“供给—需求”框架,人被异化为无止境追逐利润的“经济人”。新时代人文经济学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调经济活动必须服务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现实需要,以繁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赋予经济发展深厚的人文价值,推动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互动、融合发展,蕴含着深刻的方法论。西方经济学将资本增殖作为唯一标准,忽视人的社会属性与多维需求;将经济现象简化为数学模型,依赖于效用函数等量化指标;由此,文化要素便被排除在分析框架之外。新时代人文经济学在现代化道路中融入人文底色,将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融合,着眼人的现实需求,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经济活动出发点与落脚点,形成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坐标,构建起现实性、人文性、可持续性的经济发展新范式。
立足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融合,助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同。纵观西方经济传统发展路径,其困境在于经济追求效率至上,文化强调精神富足,但二者有机联结并非易事。人文经济学内蕴“物质富足与精神富有相统一”的价值规范,强调经济发展的人文价值取向、人文与经济交融互动关系,是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呈现。人文经济学是对文化繁荣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双向赋能发展范式的高度凝练,厚植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人文底色,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新时代人文经济学,进一步将文化要素内化为经济发展的“基因密码”。一方面以经济活动承载文化价值,另一方面则通过文化赋能提升产业附加值。如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便得以可能。如在文旅融合领域,在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指导下,文化和旅游两大领域将进一步呈现出深度互融趋势:文化引领旅游焕发出更独特的魅力,旅游促进文化得到更深远的传承。因而,要践行好新时代人文经济学,需进一步立足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融合,助力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协同,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推动经济领域与文化领域高质量发展。
立足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融合,助力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协同。在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视域中,文化既是社会生产的产品,也参与生产的过程,既构成特定的生产力,也构建影响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先进的文化源源不断丰富经济发展内涵,赋予经济产品更多价值,推动产品升级、产业变革,持续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动能。新时代人文经济学将市场效率与政府公平共同纳入价值坐标,通过政府调控的合理化、市场规则的人文化,构建起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文旅招商活动正是深学活用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具体行动。其积极带动经营主体,赢得经营主体的大力支持与积极参与,以开放合作推动产业发展和文化繁荣。可见,要践行好新时代人文经济学,需让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融合,助力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协同,打造“企业经营好市场、政府经营好环境”的良好氛围,把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转化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银财宝。
立足人文引领与技术赋能融合,进一步助力数据流量与文明力量协同。西方经济传统发展模式下,技术发展容易陷入“效率至上”的功利主义陷阱,人文发展则往往因缺乏技术支撑而流于空谈。新时代人文经济学一方面以人文目标促进技术创新,另一方面以技术手段激活文化基因。在“互联网+”的流量时代,“引流”的核心是优质内容的传播。“村”字号IP用优秀文化搭台,用数字媒体推动形成现象级文化传播品牌。因此,践行好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有必要立足技术赋能与人文引领融合,助力数据流量与文明力量协同,积极构建承载优质文化的新媒体传播矩阵,大力发展传播优质文化的新媒体产业,推动技术与人文深度有机结合。
人文经济发展之路,是新时代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文化繁荣的必然选择。今后,贵州应当进一步结合自身实际,大胆探索创新,推动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兼具,为贵州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源动力。
(作者单位:中共贵州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zouchangyan